- 联系我们
-
- 服务热线:0591-83445102
- 联系传真:0591-83474931
-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乐群路16号
- 学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中国宗教》杂志社刘金光社长走进福湾讲坛
新闻来源于:办公室 发表于:2018-4-27 17:03:31 浏览3691次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2018年4月27日上午,福建神学院福湾讲坛迎来一场学术盛宴。《中国宗教》杂志社刘金光社长为全院师生带来题为《比较思考:如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学术讲座,福建神学院院长岳清华牧师对期待已久的刘金光社长的到来进行隆重的介绍,并表示热烈的欢迎。
“宗教中国化”是一个近年来看似新颖,却又由来已久的话题。刘社长首先介绍到,2015年中央统战的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要求。习主席说:“我国的各民族和宗教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生生不息。” “宗教中国化”似乎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其实它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发挥宗教界积极性和其自觉性的。
中央关于宗教中国化,不仅习主席在十九大论述了其最新精神,李克强总理也在十三届一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其实“中国化”是指外来宗教在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在保持自身独特价值核心的前提下,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汇,或作适当的变通,从而使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发源地有所不同,呈现明显的中国特色,这样的一个过程,叫“中国化”。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任何一种宗教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差异而或多或少发生变化。但“中国化”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要“万变不离其宗”,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其走上中国化的道路。
刘社长不仅使我们明白了对“中国化”概念的基本认识,还特意例举了佛教、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让我们对“中国化”成功的启示有更深的了解。外来宗教是在与中国文化不断对抗冲突、不断融合交融的过程中才加入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的,所以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使其“外在形式与思想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这样不但使相异的文化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前提下,构成融合文化,而且还能发挥共同文化价值,从而丰富和缔造多元的中华文化。
刘社长说,即使有两大宗教的中国化成功启示,但宗教中国化还是面临挑战。他以“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如何解决问题”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佛儒之争”的曲折历程。不单是佛教,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也是历经重重困难,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族隔阂和民族偏见,可见“宗教中国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后来它们顺应了当时中国的“政主教从”的政教关系,并接受统治阶级的“转相化导”政策,慢慢走上了中国化道路,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
听着刘社长侃侃而谈的历史,他最后说到,基督教中国化核心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他也因此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要“倡导构建一种中国特色的和谐神学”。虽然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几种外来宗教中最短的,但是不论从实践层面,或“器物”层面,还是形式表象上,几乎可以说,基督教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本地化、本色化、中国化的进程;当然,就神学思想层面来说,基督教的中国化还远未成型。刘社长以“韩国的民众神学”和“拉美的解放神学”为例,向我们讲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神学”的重要性。他说到,提出倡导“和谐神学”的理念是因为它是我国国情、当今时代的需要;也因为它能够充分弘扬基督教教义中和谐、友爱的丰富内涵;还因为它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广大基督教信徒的信仰和生活操守;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明确地标识中国基督教神学的特征。因此,“倡导构建一种中国特色的和谐神学”是基督教中国化关键所在。
刘金光社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大家生动阐明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比较思考,使大家对“中国化”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后,他结合了圣经依据,说明神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应当通过圣经的教导和伦理道德给人们带来帮助,这才是基督教中国化的真正意义。
讲座结束后,岳清华牧师陪同刘社长参观了福建神学院的图书馆、教学楼、圣乐系等教学设施。